为什么大多数影视公司最终都会陷入平庸?-视频工厂

行业资讯 263

  和中国很多导演梦想着拿奥斯卡一样,没有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板不在做着成为一个伟大中国影视公司的梦。

  从市场的角度看,是票房大卖;从观众的角度看,是作品口碑优秀,思考深刻;从更多的角度,可能是在国际上不断获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可能是建立了一套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体系,不断的能产出优秀的内容;可能是手握一系列有价值的IP,工业三维动画可以持续地开发影视作品。

为什么大多数影视公司最终都会陷入平庸?-视频工厂

  但对于很多影视公司而言,梦想和目标可能永远都只能停留在PPT上,陷入平庸几乎成为大多数公司最终的结局。

  不能否定大多数的公司上上下下都在努力,都在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只不过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影视公司想冒出头的难度更大一些,更不容易攀上行业顶部。

  目前全国的影视公司往少了说也有个数万家,每年能在院线上映电影的可能也就几百家,其中赚钱的几乎也就几十家,这个行业已经不是二八定律,几乎二八万定律。

  作品永远是衡量影视公司的重要维度,而作品最终都会落在人身上。在国内,很简单的,假如你可以绑定几位顶尖的或者上升期的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等创作者,产出优秀的作品,你的公司马上就可以成为有影响力的公司。但,影视行业创作者“出局”的速度比任何行业都要快。这里的出局,有一种方向,是他产出了口碑差劲的作品,被市场淘汰出局;另一种方向,是创作者在合约期满后,自立门户,和原本的公司告别,撒手出局。

  搞不清电影的真正含义电影在中国曾经一度具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市场化后我们力图去掉此影响,不过市场化氛围让影视公司进入该领域容易侧重于市场而非文化。

  电影最终还是文化产品,虽然它落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过对于影视公司而言,电影应该是实现和表达创作者意图并反应现实的最好工具,遗憾的最终被大家所曲解成一些简单的报表和数据。

  影视公司自己也很容易被股东、媒体和公众所影响,会把本来应该自己所掌控的局面因客观原因的干扰而变动,尽管我们希望影视能够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但混淆和曲解电影本身的含义是大多数影视公司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

  几年前,中国电影市场,有过“IP”热,天价IP满天飞。接着,又过了几年,IP开发的影视作品口碑大多惨败,IP人人喊打。

  但多数时候,是。并不是IP出了问题,而是大多数公司,根本不懂如何开发IP,把IP更多当作一个宣传的工具,在IP火热的时候拿大笔的钱买了IP,只能迅速的拍影视作品,而一旦作品失败,翻过来看花了更多的成本,公司面临困境。

  优秀的IP是可以给一家影视公司在创作内容时提供源动力的,他也不仅仅只有影视作品这样简单的可能性。可可能对于更多公司来说,开发IP并没有自己的规划思路,也有一些公司,幸运的打造出一些IP,最终被平庸的影视作品浪费掉了,更别说大多数公司连创造IP的能力和运气都没有。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道理,但一旦执行起来会出现各种的问题,能够给影视公司去制定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是其能否在未来一个阶段内实现平稳发展的重要方针。

  看别人做什么,你在去做什么,对于影视公司并不是什么保险的做法甚至是愚蠢的做法,虽然我们市场很大,但电影并不像其他实体产品会让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权,电影是一个很容易头部聚拢的产品,同样出现几个产品往往大家只会选择一两个。

  大部分影视公司都不具备对行业方向的预判性,都会觉得我跟着大公司跑总没错。中国电影行业有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这一点和整个世界范围内电影发达国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他独具一格之处,对于行业把控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头部公司做得略好。

  几年前中国电影为什么会让大家感觉虽然热闹,但是有点乱,很大程度上是热钱的过多侵入,并不是说钱这个东西不好,而是在当时钱的目的可能是太复杂和太市侩。

  当一个影视公司遇到机遇,他可能突破了瓶颈,但也有可能卡在瓶颈之处。翻过这道坎可能就一步步迈向了腰部和头部公司。不过大部分影视公司可能都极难处理好自身的一些问题,毕竟我们的行业才刚刚起步,留给大家的时间和机会仍然很多很丰富。

  梦之映画源起于西安理工大学校园创业团队,历经五年时光,已发展成为拥有影视梦工厂、造梦馆、短视频中心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多赛道布局影视制作、发行、经纪、技术创新等环节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 截至2020年,公司以累计制作包含文艺电影、TVC广告、微电影、MV、宣传片等影片两百余部,打造梦之原创短剧IP十余个,受到业界与观众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未来,公司将协力聚焦中国西部文化,企业宣传片脚本致力于本土影视文化产业,以全球化的视野弘扬民族精神,用影像的力量打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