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虚荣作为一种人类的心理状态,在当今社会不乏遍地开花之势。然而,为什么虚荣却不是电影宣传片的主角呢?本文将从虚荣心理角度、媒体渠道、目标人群、宣传效果四个方面解析原因。
一、虚荣心理角度
宣传片作为一种推广手段,更多的是瞄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心理,通过它们自身的感官刺激和营销套路,来让消费者产生"买买买"的冲动。然而,虚荣心理基于的是自我价值感与他人认可度的匹配,确切地说它是更强调消费价值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宣传片并无法全面提炼和呈现一个人的形象和价值,所以并不是虚荣心理的最佳刺激物。
进一步地,虚荣心理会对个体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更加倾向于购买有高、大牌、高颜值等附加属性的商品,宣传片却难以做到对这些属性的全方位展现和强调,更适合由其他的营销手段来实现。
二、媒体渠道
当下的电视、广告等媒体平台数量众多,但占据市场份额和覆盖面最大的还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特点是以流量为王,而宣传片的制作和播出成本较高,要想在网络媒体上获得大量流量,不同于其它宣传内容,宣传片的制作一定要更专业、更有诱惑力,这就是为什么大型品牌商易爆款游戏会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宣传片而小型品牌商仍会望而却步的原因。同时,网络上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也不利于宣传片的传播,因为宣传片的时效性和营造的效果都有一定的年限,超过一定的年限后可能就不具有推荐的价值了。因此,宣传片在网络媒体上的传播路径被大大压缩和缩水。
三、目标人群
电影宣传片的目标人群,是相对比较固定且成熟的人群。而虚荣心理通常影响的是那些处于成长和发展之中的个体,比如青少年和年轻人。曾几何时,青少年和年轻人是网络上的主力消费者,他们热衷于探索新事物,接受新潮流,自然也会选择一些更为互动性和新颖性较强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宣传片只能被动地展示和宣传,难以足够地吸引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少年和年轻人。
四、宣传效果
宣传片是一种难以精准衡量宣传效果的宣传方式,因为它们的受众和时效性都很难有明确的标准。而且,宣传片在确立品牌形象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太过于主观,不利于消费者确定自己所关注的部分,受到消费者和行业的关注也不如真实评论和“用心推荐”方式,因此宣传片作为品牌的主要评价和参考是有限的。
五、总结:
宣传片虽然是一种高端的宣传手段,但是却不适合作为虚荣心理的刺激物。受媒体渠道、目标人群和宣传效果的影响,宣传片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丧失了一定的竞争优势。